>
咔哒…咔哒…咔哒哒哒……
机杼转动的声音,在寂静的深夜里格外清晰有力。
这不再是王老爷工坊里那令人疲惫的噪音。
而是属于她自己的、充满希望的旋律。
昏黄的灯光下,棉纱在锭子上飞快地缠绕成线。
又随着机梭的穿梭,均匀地铺展成细密的布匹雏形。
李寡妇的手紧跟着机梭移动,感受着布匹在掌下一点一点地延伸。
指尖传来的不再是疼痛的麻木,而是一种踏实的力量感。
女儿小红揉着惺忪睡眼坐起来,看着那飞快编织的布匹。
大眼睛里满是兴奋的光。
“娘,这布真密实!一定比王老爷工坊里织的结实!”
李寡妇嘴角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低声嘱咐。
“小声点,闺女。等娘多织几匹,拿到邻镇去卖,总能比你爹在时多挣几个钱,到时候,让你也能去邻村那新开的识字班听几天课……”
纺机咔哒咔哒地响着,像是为这艰难生活织就的一首新生序曲。
低沉却无比坚定。
城郊流民聚集的窝棚区边缘,落第秀才王茂心情沉重。
寒窗苦读数载,功名无望,又逢家乡水患。
只得携老母幼妹辗转流离至此。
他靠着给人代写书信,抄书勉强糊口。
但看到周围那些或面黄肌瘦、或病痛缠身的流民,深感无力。
《通宝商报》送到窝棚区时,引起了更大的骚动。
借钱?
买工具?
这对流民来说,如同天方夜谭。
谁会借钱给他们这些身份不明、居无定所的人?
但王茂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一丝可能。
他反复研读条款,发现通宝阁并非一味拒绝流民!
只要有当地可靠乡老作保,查实过往经历虽不清白但无大恶者。
也可尝试申请!
王茂看到了希望。他找到了流民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又找到了几位身体尚算健壮、有手艺,比如木工、泥瓦,或有力气的青壮。
“诸位乡邻!通宝阁此举,是给我们一条活路!”
王茂站在土墩上,挥舞着报纸,声音有些嘶哑却充满激情。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