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量着另一个弟弟赵廷美忐忑讨好的神情,赵匡胤终究选择了折中的处置方式:“将此二獠贬为庶人,押入狱中,以待后审。”
刚刚上任开封尹的赵光义变成了阶下囚,自以为拿捏了当皇帝的兄长,长松了一口气。
却不知在朝中聪明人眼中,他早已是秋后的蚂蚱,蹦哒不了几天了。
若是历史上的赵匡胤没有被兄弟情深蒙蔽双眼,看出赵光义的狼子野心,说不定宋朝的历史,也不再是屈辱的“大怂史”。
第19章 东阳马生,青史留名 小时候抄书手被冻……
沉默的永远是大多数。
这句话也适用于这五个朝代。
天幕之下,众生平等。
站在金字塔尖的这些人能看到,被踩在脚下的那些人当然也能看到。
明月讲的这些话,显然没有电视剧那么通俗易懂,许多百姓在意识到自己很难听懂之后,果断地选择了放弃,趁着日头大的时辰,赶紧窝在屋里头歇个晌。
天幕好是好,却不能当饭吃,下午睡醒还要继续上田里干活,庄稼不等人。
朴实的农人累得倒头就睡,有点子小聪明的农人在睡前琢磨着,有些活可不可以改到晚上干,既能借到天幕的光,又能躲避烈日炎炎。
他们没什么文化,想不到“两全其美”这样的成语,但生活显然驱动着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着。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才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物资匮乏的古代,能达到温饱及格线的人少之又少,但肯定是存在的。
这部分人不需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劳作上,却又没有幸运到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
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听懂明月的话,甚至明白她所说的许多话,都犯了大逆不道的杀头之罪。
但天幕至今也没有被高高在上的皇帝老爷给打下来,明女郎依旧巧笑嫣然地“传道授业”。
所以她说的,都是真的?
惊疑者众,惊喜者也算不上寡。
天幕从未惩罚过任何人,就算是之前那些辱骂明女郎无德的老学究,也从未受到过任何伤害。
市井之间,有人壮着胆子讨论道:“我觉着,咱们的皇帝老爷,也没有她骂得那么烂。”
有人当了出头椽子,自然有人心痒跟上:“是啊,现在的日子,可比之前好多了。”
“可不是嘛,之前那些元朝的狗官,都不把咱们汉人当人看。”也有人圆滑地和这稀泥,“但天幕说得也有道理,先前那些外族人把咱们当作牲畜,如今是个汉人皇帝,咋能还让活人殉葬呢?”
“嘘——”有人神神秘秘地压低了声音,“皇帝老爷也能看见天幕呢,说不定,殉葬这一条,往后就改了。”
和民间的诸多揣测一样,上层确实对此事做出了反应。
至少马皇后的懿旨已经送到了礼部审核,当然,效率还没有快到朱元璋现在就知道的地步。
四位太医分别开出了药方,左不过是肝火过旺,气血攻心,几相对照,敲定了最终的方子,容陛下看过之后,便遣人去太医院煎药了。
“话说远了。”明月歉然地笑了一下,“说回到我们的主角,朱标。”
“他和前面说的那几位都不太一样,几乎算是一个完美的太子了。”明月感慨道,在judy疯狂改编历史的前提下,懿文太子还能留下相对不错的人生履历,想来确实能力不俗。
“他不像扶苏那样刚直,面对老朱的怒火时,有‘小杖受大杖走’的觉悟。”
“他也吸取了刘据的教训,即使偶尔在政事上和老朱意见相左,也不会让这影响到父子之间的感情。”
“长孙皇后和马皇后同为一代贤后,前者去世后,李承乾几乎算是一蹶不振,后者去世后,朱标甚至能反过来利用父亲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巩固自己的地位。”
“更不用提杨勇这种草包了,朱标本人的政治素养不低,监国理事时几乎没有出过差错。”
“再加上他生逢乱世,了解民生多艰,这点上面,也比之后要说的胤礽要强。”
明月一口气说完了这一长段,上学时总遇见这种纵向对比的题目,如今也算是用上了。
朱标这块基本上算是说完了,明月短暂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再来补充几件关于朱标的轶事吧。”
“其实不太关注历史的同学们,可能都不知道朱标这个人,毕竟历史课也不会单独讲到他。”虽然已经不是学生,但明月还是习惯性地用了“同学”这个称呼,“不认识朱标没关系,但你一定记得他的老师——宋濂。”
“没错,就是那个写出《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那个小时候抄书手被冻坏、长大了求学脚被冻伤、被老师训斥唯唯诺诺、室友很有钱也不羡慕的宋濂。”明月露出了一丝笑意,不知道现在的学生,还学不学这篇赠序,反正自己上学的时候,是要求熟读并背诵前两段的,“现在想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