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林瑜答应了,给毛格在平台上单独开了一个交易窗口。
她问毛格,他要的主题和额外的要求是什么。
良久,毛格却说说他要先去和他的合作伙伴商量商量。
林瑜退出了聊天框,回想着他开出的那个足够他在正规公司找一个设计师的金额,她实在有些摸不着头脑——任谁都会觉得线上交易相对来说没那么靠谱。
而且都找上她,订金都预付了,怎么还要回去商量商量?
可能是什么不懂行情的富二代吧……
林瑜只能这样想。
这是奇怪的其一。
更奇怪的,是她妈。
尤其是她妈。
在和罗倍兰画完石膏娃娃回来的第二天,李丽红突然郑重其事地把她拉到沙发上。
李丽红开门见山地问起她和徐良轩最近的情况,就在林瑜浑身僵硬,如临大敌的时候,李丽红的语气却突然软了下来。
她望着妈妈熟悉的脸,听她说着她从未料想过会从她嘴里说出的话,猛然间发觉她的五官已经有了苍老的痕迹。
林瑜的喉头艰难地滚了滚,有些惭愧。
听着李丽红一字一句,一字一顿无比认真在和她说话的语气,林瑜突然发觉,原来她对自己母亲知之甚少——又或者她得承认,在过去的二十四年,她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她在李丽红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儿,也从没抛下过自己作为一个女儿的视角,站在客观的角度看李丽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那天,李丽红拉着她坐在沙发上,是下午,外面阳光灿烂。
李丽红首先说起了她和林方诚给她起的这个名字。
林瑜……
他们最开始想的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便是完整的美玉了,就给女儿单取了一个“瑜”字。
可慢慢地,林瑜长大了一些,她又觉得这个名字不好。
林瑜小时候就性格闷闷的,偏偏她又不是从一而终的内向,有时候,她也能和几个孩子打的火热。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算把她带到孩子堆里,她也只是孤零零站着,几乎不主动和人说话。等到了上学,看着期末学生手册上老师手写的评价,文静安静这一类的词语没有缺席过哪怕一次,但李丽红从不觉得“静”放在林瑜身上是个好的形容词。
对一个母亲而言,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合群。
美玉难得,她又姓林,被这么一藏,她还能快乐吗?
李丽红忧心这点,甚至一度怪罪起当初为什么要起一个这样本身矛盾的词。
她和林方诚商量,想给她改名字,前前后后犹豫了好久,却也想不出一个更合适的。
有时候想到一个适合的,李丽红便兴冲冲去问女儿的意见,林瑜却都不喜欢。
于是,改名字这件事便也一直拖着,直到后来林方诚升了职,他们一家便买了新房,搬到这里。
这里紧挨着市中心,小区对面就是市财政局,出行也很方便。
那时,李丽红还没歇下把女儿变开朗的心思。
中心广场的灯光喷泉每个周六晚上都会开一边,喷泉的水在五彩交映的灯光下蹿起老高,再从天上洒下来,星星点点地落进贴着蓝瓷砖的水池里。
林瑜仰头看喷泉的时候,眼睛会变成弯月牙的形状,她门牙还没长好,一笑就露出两个黑洞洞的小缺口。
广场的另一边,有一对夫妻摆的小鱼摊,交钱就可以去捞鱼,在纸糊的网没破之前,抓到多少鱼都算自己的。
李丽红在那个小摊上发现了林瑜一项与生俱来的天赋——抓鱼。
李丽红是一条都捞不上来的,和大多数人一样,往往网破了都碰不到一条完整的小金鱼,最后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纸糊的网面碎掉,沉到水底。
可在抓鱼这件事上,林瑜一捞一个准。
那个晚上,许多小孩子都围上来看林瑜网鱼,老板也笑得见牙不见眼——要是没有林瑜这个机灵的小娃娃在,都没人乐意来抓了。
林瑜也罕见地主动和人说话,分享她网鱼的经验,甚至愿意主动握着更小的孩子的手,引导着他们一点点掌握捞鱼的技巧。
林瑜对这些小鱼很感兴趣,她提着装着鱼的塑料袋,兴冲冲央求李丽红给她买个鱼缸。
但新的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在把小鱼移进缸的第二天,星期一的下午,小鱼就都死了。
看着鱼眼漂白、鱼肚翻仰的小金鱼,林瑜很是沮丧。
又一个周六,李丽红赶紧又带林瑜去了,林瑜这次抓鱼的动作格外地轻,生怕伤到这些格外脆弱的小鱼,以至于失了些准头。
但不出所料的,林瑜的鱼不久后还是死了。
李丽红私下去问老板,这些鱼是不是都活不久。
老板不好意思地搓搓手,笑得讪讪:这个鱼嘛,我们自己也是越养越少,都是进一批,卖一批。
李丽红想了两天,最后想出一个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