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承想,内里已空空如也:
“糟了,人呢?”
她踉跄着拨开半人高的苇丛,四下寻觅起来。
别是滚河里了罢!
风高江急,会飘走…
她沿着河沿漫无目的地找啊找,走了数十丈,脸色越来越难看。
病弱的人滚不远,找不到怕是…
凶多吉少。
林烟湄拿手背抹了抹眼,想让视线清明些。
不知是雨还是汗水,甚或是急出来的泪,总之,模糊她的视线很讨人厌。
“咔嚓—”
高天突现亮紫的闪电,遥遥照亮了茂密的苇丛。
“在这!”
借短暂的强光,濒临绝望的林烟湄,被草叶上随风飘摇的一块碎布吸引了注意,顷刻破涕为笑,撒丫子扑了过去。
那方向,正是她摔倒的位置。
黑麻布,是江晚璃衣衫的料子。
片刻后,林烟湄在石缝边找见了因二次伤害而再度昏迷的人,多亏石头遮挡,江晚璃没滑进河里。
万幸。
林烟湄顾不得看她的伤,只管团吧团吧,把人往背篓塞。
再启程时,不知怎的,她竟萌生了失而复得的欢喜,好似与身后人是故交。
负重难行,林烟湄冒着滂沱雨雾挪回村时,腿肚子都在打颤,脑袋低垂,连抬眼的气力都没了。
救人可比救兔子难多了啊。
“湄儿,可找到你了!让你别贪多早回家,咋不听?”
身前突兀传来一嗓子心忧的责怪,林烟湄认出熟悉的嗓音,转瞬瘫坐在地:
“阿婆…”
一白发苍苍的老太赶紧颤巍巍上前,把手中斗笠戴在她头顶,伸手拉她:
“咱回家。”
林烟湄借力站起身,叉腰喘着粗气:“您先走,我歇歇。”
来寻她的,是与她相依为命的慧娘,年近花甲腿还残着,走路不便的。
慧娘没力气帮她背柴,只好应下:“米下锅了,我回去等烧火。”
望着身前一步一颤的背影,林烟湄欲言又止。
背篓里的可烧不得啊。
今夜没柴,饭…
熟不了。
又半刻,林烟湄闪进半开的篱笆门,却迟迟不摘背篓。
着急生火的慧娘迎过来帮她卸篓子:
“淋雨难受,我烧些热水,你洗…啊!这啥?人?”
“呃…”林烟湄惭愧挠头,“我捡的。婆婆,她好沉,我没法再背柴,就扔了。”
第2章 谁家腌菜缸长人了?
夜雨越下越大。
木棚的茅草顶漏雨,滴答答砸上灶台。
灶台边,慧娘与林烟湄大眼瞪小眼,地上的篓内,还装着昏迷的江晚璃。
昏黄烛光照亮了江晚璃身上雨淋不散的血色,慧娘瞅了几眼,胸中翻涌起揪心的苦楚与压制不住的忐忑,转了身子不忍再看。
她家姑娘自幼心善,以往捡动物回家救治是寻常,可今晚,怎改捡人了?
萧岭中人,哪家不是谨小慎微的?
江晚璃也就是碰上了不谙世事的林烟湄,心有慈悲不见恶,又逢夜黑风高,没被人瞧见拦阻。
如今既费力背了人回来,也没有不救之理,再告诫什么都是马后炮。
慧娘无奈妥协,指着正房道:“把她抬进去吧。”
“好!”
这话过耳,林烟湄悬着的心才放下,慧娘认可了她的行为,不枉她豪赌一场人心软硬。
老少俩将人抬去炕上,慧娘转身离开:“我去烧水。”
“没柴怎么生火?”
林烟湄追了出去,在堂屋翻找擦身用的手帕,好不自责道:“我手上该抱些柴的。家里还有野果,您充饥吧。”
慧娘讷然,林烟湄惯于自揽过失,懂事得让人心疼。
她指了指地面晾着的几件苇席:“烧它们,以后再编就是。遇事儿先想办法,傻孩子。”
林烟湄捏着刚找见的干净手帕,没接话。
那些草席是慧娘日夜不停编了半月的成果,过两天就能拿去集市卖钱了。
多日辛劳付之一炬,哪里对得起婆婆手上划出的血痕。
“愣啥?捡了人不救你不白费事?给她脱了湿衣,伤口不能泡脏雨。”
“哦,好。”
见慧娘说的在理,林烟湄闷头回了里屋,坐在江晚璃身侧,小心翼翼地褪起衣衫。
不多时,地面堆了层层破碎脏污的外衣。
可林烟湄的手却突兀悬在半空,如何也落不下去了,还反常地红了耳根。
摆在她眼前的,只剩一层薄如蝉翼的白纱里衣。
被雨水濡湿后,是透明的…
林烟湄长这么大,从未见过如此轻透的布料,更不知旁人的里衣不是她常穿的粗麻肚兜。
“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