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书后的地主生活 第174节(2 / 3)

们走上前去,翻看着那些书籍。

这些书籍的装帧精美,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经典著作,也有许多他们从未见过的新书。

“这里的百姓,竟然如此重视读书。”徐渭山感叹道,他拿起一本关于农业种植的书籍,翻了几页,发现里面的内容通俗易懂,对百姓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

“北阳郡推广全民读书,看来并非是为了敛财,而是真正为了百姓的福祉。”

娄泽阳也拿起一本医书,仔细翻阅着。他发现这本书中不仅有传统的医学知识,还融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他抬起头,望着远处的书院,心中充满了疑惑:“这样的变化,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的疑虑更加深重。他们决定继续前往书院,去探寻这背后隐藏的真相。

他们知道,这一趟北阳郡之行,可能会颠覆他们一直以来的观念和认知。

新建的学院大门前,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北阳太学”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笔力雄浑,气势磅礴。

学院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木扶疏,环境清幽,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

徐渭山和娄泽阳站在学院门口,望着眼前的一切,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

娄泽阳捋着胡须,冷哼一声:“哼,这北阳王妃,不过是小聪明罢了。想要靠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妄图在学术上超越国子监,简直是痴人说梦!”

老仆也附和道:“不错,国子监

乃是千年学府,汇聚天下英才,底蕴深厚,岂是这小小的北阳郡能比的?我看这北阳王妃,不过是沽名钓誉,想要借此抬高自己的声望罢了。”

徐渭山没有搭话,看着眼前的景象陷入了沉思。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几位先生,这天下之事,本就不可一概而论。北阳郡虽小,但有志者事竟成,焉知不能开创一番新气象?”

徐渭山和娄泽阳回头一看,只见一位身着素雅长裙的女子缓缓走来,她眉目如画,气质高雅,正是北阳王妃王维维。

徐渭山和娄泽阳微微躬身,以示敬意。

王维维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几位先生,你们远道而来,想必也是为这北阳太学之事。不知几位有何高见,不妨直言。”

娄泽阳冷笑道:“王妃,你这北阳太学,不过是东施效颦,徒有其表罢了。国子监的学子,皆是饱读诗书、才高八斗之士,而你这北阳太学,不过是些乳臭未干的童子,能有什么作为?”

王维维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先生此言差矣。幼童虽小,但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今日之幼童,他日必成栋梁之材。先生若不信,不妨随我一观。”

说着,王维维带着徐渭山和娄泽阳走进学院。只见学院内,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读书,稚嫩的童声朗朗,回荡在学院之中。

徐渭山和娄泽阳不禁有些惊讶,这些幼童虽然年幼,但读书的认真劲头,丝毫不亚于国子监的学子。

王维维指着学生们说道:“先生,这些幼童,皆是北阳郡的希望。他们今日所学,他日必能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

而先生所言的国子监,虽有才高八斗之士,但若只局限于一隅,又怎能为万世开太平?”

娄泽阳却仍不服气,“王妃,你这北阳太学,藏书虽多,但多为浅薄之书,怎能与国子监的典籍相提并论?”

王维维微微一笑,“先生,藏书不在多,而在精。北阳太学的藏书,虽不及国子监丰富,但皆是精心挑选,适合学子们学习的书籍。

而且,我们还广邀天下学士,前来交流学问,这不正是为往事立绝学吗?”

徐渭山和娄泽阳听了,心中一震,不禁有些动摇。

心里一直默默重复这四句箴言: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王维维见状,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递给徐渭山,“先生,这是北阳太学的邀请函。先生若能留在北阳郡,与天下学士共同探讨学问,必能开创一番新气象。先生以为如何?”

徐渭山接过邀请函,心中百感交集。他本以为北阳郡的太学不过是徒有其表,如今看来,却大有可为。

他抬起头,望着王维维,“王妃,老夫愿留在北阳郡,为这太学贡献一份力量。”

娄泽阳见徐渭山坚决,也跟着说道:“好,我也留下!”

王维维微微一笑,“如此甚好!北阳太学,必将成为天下学子向往之地。而先生们的加入,更是如虎添翼。”

225失踪

近来,王维维正在为谁成为北阳郡文学的发起人头疼。

她的积分有很多,完全够再买几个机器人,但是机器人的文学底蕴没有灵性,需要调教。

这下刚好就有两个老家伙撞上来。

看这两个老家伙的穿着打扮,必定不凡。而且他们三言两语就提到国子监,必定在那里教学或者有认识的人。

若他们人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