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娇养 第40节(2 / 3)

比起他们未婚夫妻未曾见过面,她和秦知宜却相处过一段时间的,“秦知宜在上柳守孝三年,她外家是杏林世家,你怎知不是秦知宜,而是二姑娘?”

李亦宸觉得老夫人实在是无理取闹,“许娘子老家在上柳,秦家的祖宅也在上柳啊,当年二姑娘和秦老爷回乡祭祖,回京时孙儿恰巧与其结伴,孙儿亲眼见她手捧医书,日夜不辍,孙儿确定是她。”

三太太也道,“就是,秦家太太可是出身书香门第,教出来的女儿怎么也比许娘子那个商户女教出来的好。那秦知宜字儿都不一定认识呢,怎么可能会医术。”

李老夫人直接无视三太太这个糊涂蛋,教李亦宸,“秦太太确实出身书香门第,但她因父罪充入妓坊,七八年里受的都是取悦男人的教导,早就移了性情,绝对不适合做当家主母。”

看她现在的模样就知道了,跟着慕兴德一回来,许娘子就退位让贤,甚至没找过她麻烦,贱籍脱籍立刻成了豪商家的正头娘子,前头的姑娘还不用她管,多好的一副牌,但凡稍微聪明点,对待秦知宜给几分真心,让秦柔姐弟和秦知宜守望相助,不仅秦家能更上一层楼,许娘子也会成为秦柔姐弟的助力,偏偏她小家子气的整天吹嘘自己书香门第的出身,只想着跟许娘子斗法,处处要压人家一头,偏偏又压不过,便频频使昏招,还觉得别人都看不出来。

老话说,买猪看圈,她不相信目光短浅的秦沈氏教出来的女儿能上得了什么台面。

李亦宸却不明白她的苦心,只坚定的道,“孙儿这辈子非二姑娘不娶,若祖母逼我娶秦知宜,那我立刻申请外放,至少三年不会回京,也不会认她这个妻子。”

李老夫人听到他的威胁,彻底寒了心,“罢了,你要退便退吧,别糟蹋了人家秦知宜,只是记得你们今天说过的话,将来家宅不宁,仕途不畅时,不要怨我未曾给你们打算。”

李亦宸迫不及待道,“多谢祖母。”

有了李老夫人的首肯,三太太退婚时便理直气壮了许多,为了防止秦知宜赖着不退婚,还先放出了风声,不是李家想退婚,实在是秦知宜德行有亏。

谢晏静默不语,不搭理她。“……还守寡。”回梧桐苑的路上,云苓鄙夷道,“二姑娘可真能编,先嘲笑您不得男人喜爱,见您不在乎,竟然直接诅咒您没男人。”说着又朝秦知宜竖起大拇指,“可惜啊,对上您,她还是得甘拜下风,守寡就能继承镇北侯府遗产,您这想法也是没谁了。”

“奴婢刚刚偷偷看了眼,二姑娘脸都气黑了,还以为她多清高呢,如今见您嫁入更高的门第还不是心中不平。”

秦知宜心道,秦柔要真清高,重生回来后机会多的是,何必要抢别人的未婚夫,所以有些话,听听就行,但有些话却是真的……

比如上辈子太后下过一样的圣旨,选中的对象是和徐大姑娘相似的前尚书家的姜三姑娘,谢晏同样选择了接旨,娶了对方回家。

那就说明谢晏选她只是随机,至少没有什么针对她的阴谋诡计,当然,最让她满意的是谢晏对待不在意的夫人的方式就是随便对方侯服玉食,浆酒霍肉,还能顶着镇北侯夫人的名头随便招摇。

当时秦柔几乎是不假思索的说出的这番话,以对方恨不得她永远卑微到尘埃里的心态,应该猜她不得谢晏喜爱,在侯府战战兢兢才是,她却说了什么享受两年好日子,只能说明这曾经是她知道的事实。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谢晏大概率是接回了九皇子还找到了遗诏,最后倒台的是太后。

除了一开始直白的试探,保险起见,她激秦柔时故意说了谢晏是“皇上的亲舅舅”这句话,秦柔却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也就说明她已经习惯了这件事,她上辈子的很长一段时间,谢晏就是皇帝的亲舅舅。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不会作为九族被牵连,还可以躺平享受。

最让秦知宜动心的一点是:等一切尘埃落定,徐大姑娘还会回京,届时她只要识趣的退位让贤,说不定还能换些日后的庇护——未婚的姑娘必须嫁人,但和离的姑娘却有自立门户的机会,参考她娘。

所以,只要去镇北侯府享受几年,顺便找几个靠山,之后和离就可以实现人生自由,这么算来,比被迫绑在某家的后院一辈子还要强些。

果然变数也伴随着机遇,未尝不是好事。

云苓看着秦知宜脸上的笑意以为她有了什么主意,“姑娘可是有法子让镇北侯栽跟头了?”

她的语气中充满了跃跃欲试,显然对谢晏忽视秦知宜的事情非常不满。

秦知宜表情一肃,“不可对镇北侯不敬!”她语重心长的教育云苓,“位高权重也意味着责任重大,镇北侯鞠躬尽瘁,劳苦功高,我们这些受他庇佑享受安宁的小人物听他的话不是应该的吗?”

云苓:???

他要是答话,恐怕秦知宜还会得寸进尺,索性晾着她,让她自己没趣。

可秦知宜是那样心思敏感,还容易多想的人吗?

她继续看他的脚,观察入微:“你的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