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283节(1 / 2)

废除丞相导致党争加剧,以至于后世明帝屡遭刺杀。

官制改革也是朱元璋想要知道的事情。

刚好秦念方才提及“殿试也必然更有针对性”,这显然与官制相关。

【秦念:第一,军政分离。军队不再参与任何行政决策,只接受皇帝的指挥。军队依照《军法》从事,内设军事法庭及文职系统。】

【嬴政:文职?】

嬴政不解其意。

军队内部为何要设文职?

【秦念:军队文职就是将军饷发放、军功核算、后勤管理等原本属于文官系统的工作内容,切割出来移入军队内部。相关人员虽然有军籍,但无需直接参战,非现役,不设退役时限。】

【赵匡胤:……恐生割据之事。】

虽然认可文武相互促进一说,但看到秦念让军队彻底脱离文臣管辖,赵匡胤不免感到忧虑。

如此一来,军队内部不受挟制,岂不是很容易坐大?

【秦念:错了,军队不参与政务,才能根绝割据之患。】

【赵匡胤:可军屯区粮食可自给,就无需支拨军饷,军队依旧有割据之危。】

赵匡胤明白秦念所言。

军队不碰地方政务,且二者完全分割,不似唐朝节度使那般,同时掌控军政财三方。

但军屯制下,其内部本身就有“财权”,又自设文职,这不就是另一种军政财合一?

【秦念:所以朕说军队屯田是国穷之时的过渡方案,等国富之后就不能再屯田。】

【赵匡胤:……国穷之时,又当如何防割据之危?】

赵匡胤一直觉得大宋算是富裕。

大宋本为募兵制,自愿应募即成为终身军人,又有流民、饥民或罪犯作为补充,维持五十万人的军队不难。

但看完秦念的军制改革后,赵匡胤就意识到本朝的募兵制存在极大隐患。

一为精锐部队若是遭逢重创,短时间内难以补充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兵源。

原本历史上,赵光义两次大败葬送精锐之后,大宋就只能转攻为守,必是有此缘故。

二为纵然军队未遭重创,随着军卒年老,战斗力必然锐减。

秦军的五年兵役制,却能确保军卒皆为年轻力壮。

赵匡胤已决定逐步以五年兵役制取代终身服役制,且由于大宋国富,许多地方无需军屯制,就能给予军卒较高的军饷。

但大宋边防地区仍需军屯——显然大宋依旧可以说是国贫。

边防地区又最容易生变,赵匡胤只能请秦念继续答疑。

【秦念:军队从连级开始施行双主官制。连长主管作战、训练等事务,指导员主管官兵思想、纪律监督。】

【赵匡胤:监军?】

赵匡胤现在看到监军就想起杨业之死。

现在正在思考应当如何平衡将军与监军的权力。

连级——约百人为连。

秦念却是要从连级开始安置监军?还是双主官制?

【秦念:不是监军。指导员的主职是教导军卒认字读书,教学军法军规及其他相关政策,监督队内纪律,军卒遇到思想、家庭问题都可以向指导员寻求帮助,本级解决不了可以逐级上报。只有在连长无法指挥军队时,指导员才会接管作战事务。】

各朝武将皆松了口气。

这种监军不会干涉将军指挥作战!

【赵匡胤:……这是何意?】

【秦念:连长接受营长管辖,而连级指导员接受营级指导员管辖。指导员可以经常调换岗位,还可以进行军区之间的轮换,不会影响军队的作战能力。】

【赵匡胤:朕明白了,谢秦皇解惑!】

赵匡胤终于知道该如何平衡将军与监军!

军官常驻,则容易形成派系;军官常换,又会导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军级指导员与军长平级,且可以经常轮换,双主官就很难勾连。

各级指导员只接受上一级指导员的管辖,皇帝就不必担忧军长欺上瞒下。

再加上军卒只服役五年,军长就难以割据一方!

【秦念:朝廷设军部,受太尉管制。军部只参与商议与国防相关的国政,武将只能入职军部,可兼任军校老师;连长及以上军官需退役两年以上才能从政。】

【刘彻:你此前曾言“班长及以上军职退役后可按爵位转入地方执法部门就职”,是指退役两年之后才能转入?】

刘彻知道设军队文职,是让朝中文臣不能干预军队内部事务。

而退役两年的限制,则是让武将不能干涉朝中政务。

汉朝此时采用的也是军功爵制,只是在秦朝军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修改。

秦念所提的军制改革是基于秦时的军功爵制,故而也适用于汉时的军制。

刚好卫青和霍去病皆在,刘彻已经在与他们商议军制改革一事,也就轻易发觉秦念所言的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