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酷吏是刀,刀锋指向谁由君王决定。有人持刀杀人,不去指责人却去指责刀,这对吗?】
作为被指责的酷吏,张汤完全不赞同秦念所言。
他受陛下宠爱才能位至三公,而获取宠爱的手段是揣测圣心,排挤整治其他大臣献媚取宠是他刻意为之。
怎能以他的过错去指责陛下?
武则天看着自己又下降了几个名次的民心,倒是不像之前那般在意。
汉武帝民心骤降百名,都不能改其志。
倒是秦念将酷吏之罪归咎君王,其民心却毫无波澜。
其依法治国,亦任用酷吏,却不会伤及无辜?
【李世民:汉武帝想要加罪的人,张汤就加以重判;汉武帝想要宽赦的人,就减轻其罪。如此媚上,不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情。】
秦念知道,现在不是在论张汤个人的过错,而是儒法之争。
儒家认为君王应当贤明,不贤就该上谏,媚上那叫佞幸。
法家主打法为君王服务。
张汤虽然研习《尚书》、《春秋》,但那不过是在奉迎刘彻的尊崇儒家。
其所作所为,分明就是秦时法家的做派。
【秦念:处置淮南、衡山、江都三王的谋反大案时,刘彻想要放过严助和伍被,张汤却坚持将他们治罪,这时候他怎么就不媚上了呢?】
【李世民:“其治狱所巧排大臣自以为功”。】
这句话是《汉书》原文,意指张汤审案时喜欢排挤大臣,并以此为功劳。
【秦念:下一句是“繇是益尊任,迁御史大夫”——刘彻,你认为排挤大臣是张汤的功劳吗?】
“繇是益尊任”:因为这样的事情,张汤越发受到刘彻的重用。
【刘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