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半天这才想到。
杨小乐点了点头:“嗯,手风琴。”
老娘一脸的惊讶:“小乐,你什么时候学会的啊?”
“学校啊!罗老师教的啊!”
“啊?我怎么不知道?”
“就学了一点简单的,我跟你说了,你给我买琴吗?”
“多少钱?”
“两三百吧。”
听到这话,王秋菊白了他一眼:“我哪里有钱买这个?”
大姐见没什么破绽,这才笑道:“娘,我先进来啊!”
说完,拿着东西就离开了。
杨小乐自然是跟在了后面。
留下大院里讨论的声音。
回来以后,大姐这才松了口气,悄悄问道:“娘应该信了吧?”
“放心好了,问题不大。”
杨小乐不在意的说道,随后在那里听着自己老娘在那里和人客套。
心里则是在想着另外一个事情。
自己一家现在几乎是整个大院里最瞩目的一家了,因为成绩都太好了。
加上会这些东西。
正所谓站的越高,摔的越狠。
等到了那几年,他们一家人,没有一个人能上的了大学,而且还要上山下乡。
到时候自己一家人就成了整个大院背后议论的笑话。
肯定有类似的言语出来:你看,他们家以前都是大学的苗子,这下好了吧?都上不了大学了。他王秋菊不得意了吧?
人和人相处其实很奇妙。
很多的人都有一个心态。
那就是如果别人过的比自己惨,人们会发自内心的可怜对方。
相反,如果别人过的别自己好,心里或多或少会心里不痛快。
总希望对方出意外,变的和自己一样,或者说比自己稍微差点,又不希望太惨。
大姐见状笑呵呵的将东西给拿了出来。
试了试,笑呵呵的开始拉了起来。
还是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杨小乐在旁边听着,暗自点头。
虽然在他听来,像是公鸭嗓子一样,没有那么的行云流水,但是对于学了一年的人来说已经很好的。
当然了,这是对他来说。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已经算是会拉小提琴了。
随着音乐的响起,外面的议论声音更大了。
“哎呦,张主任,今儿又有什么事情啊?”
思绪间,门口传来了赵大妈的声音。
杨小乐见状伸头看了一下,而大姐也停下了手里的小提琴,好奇的看着门口。
居委会张主任过来。
大部分都没什么好事情。
第318章 定量再减
张大妈带着两个工作人员,进来以后,听到王大妈的询问,她也是一阵的无奈。
随后说道:“哦,粮节办那边有要求,让我们重新核实人口,核定工种,取消不必要补贴粮食,展开群众性的压缩粮食工作。”
这话一出,众人都是愣了一下。
王大妈更是着急的问道:“不是去年才刚重新核定口粮的吗?怎么又核定?”
“没办法!现在的情况不是很好,粮节办那边的要求,报纸你们也看了吧?老毛子那边…………现在困难时期,大家也配合一下。”
将大概的情况说了一下。
众人都是轻轻颔首,没说什么。
王大妈看了一下其他人,对着她问道:“张主任,这次有没有说减少多少定量啊?”
听到这话,张主任想了一下,还是说到:“是这样的,粮节办那边给的是咱们整个四九城人均三斤的标准。当然了。大家放心,孩子和老人是不减少定量的。”
众人听到人均三斤,虽然心疼但是还能接受。
毕竟欠人钱的感觉不好。
不能丢咱们的脸。
都说积极配合。
杨小乐在那里听完以后,在那里琢磨着。
张主任这话说的是有些含糊。
人均三斤,说的是整个四九城,而不是要减少定量的人减少三斤。
要知道解放以后,基本上家家户户,只要是有人带孩子的,那都是敞开了生。
孩子的数量几乎是占据了一半的人数。
这样算下来,把这部分平摊到其他人头上的话,那就是六斤左右。
之前已经减少了一次,到24斤一个人。
要是按照这么算的话,抛开孩子的话,普通人的口粮只有18斤了。
也就是人均六两。
不过具体的数字,估计要等到月底的时候才能公布。
但是如果按照这么算的话,自己老娘的定量还没有小丽的高。
小丽9岁,
孙福媳妇王丽,看着她开口问了一下:“张主任,这都到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