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院
总院室的门被突然推开,正在写文书的唐大帆受惊,手中毛笔划出长长一捺,看了看被损毁的文书,抬起头看向马直:“我说马院长,你一向沉稳,今日这是怎了,进来都不敲门?”
马直大踏步走至桌案前,神色激动地喊道:“马克思至宝出世了!”
“什么?”
唐大帆震惊地看着马直,赶忙起身:“在何人手中?”
马直喉咙动了动,轻声道:“定远将军将书进献给了陛下,如今陛下召我们前往武英殿共阅此书,听闻,可能会刊印发卖于世。”
唐大帆思索了下,轻声一笑:“原来如此!镇国公此番,可度险关!”
马直重重点头。
是啊,沈溍、茹为等人回来,三人弹劾,几十位官员附议,一干公爵不上朝不说话,顾正臣便成了众矢之的。
可马克思至宝一出世,事情就有了变化。
倒顾的西风还没积蓄到最强的力量,就被马克思至宝的东风给吹了个七零八落。
按照外宣学院的理论,盖住一个热点最直接的办法那就是制造一个更大的热点,转移人的注意力。
现在好了,征东大军屠灭倭人的讨论将会被马克思至宝的讨论所取代!
虽说官场上的官员未必会错过这次机会,依旧会咬着顾正臣不放,但民间百姓,天下万民,将不会有多少人在意东征之事,他们要闲谈,那也是谈论马克思至宝,谁会总盯着死了多少倭人说来说去。
舆论起来,顾正臣承受的压力便骤减,至少,他在民间的名声不会坏掉,他的声望还在。
这是影响舆论,强行吸引人注意力的一招!
魏国公府。
徐增寿走入书房,对正在看兵法的徐达道:“父亲,刚宫里差人送来消息,让父亲速速入宫。”
徐达摇头:“我如今在病中,去不了宫里。”
去了怎么办?
帮着顾正臣说话,会得罪其他勋贵,其他官员,当然,徐达也不怕这些,但总维护顾正臣,皇帝会怎么想?
徐允恭是顾正臣的弟子,徐达这种军中威望超绝的国公还与顾正臣同气连枝,这不就告诉了皇帝,两家同进退,共生死了嘛。
大家这个时候保持距离,啥都不说,就是对顾正臣最大的帮助。
徐增寿看着态度坚决的父亲,道:“那可是马克思至宝,父亲不去看看?”
“什么马克思至宝?”
徐达诧异。
徐增寿讲述了一番。
徐达将兵书放下,安排道:“快,换官服入宫!”
顾正臣为了脱困,竟拿出了这种宝贝,他倒是舍得!
不过想想也是,除了马克思至宝外,还有什么事能引起士人、市井与天下人的注意、讨论?
这个家伙,下了重手啊!
汤和也不老眼昏花了,耿炳文的腿也好了,李文忠也不头疼了,朱棡带上了伊丽莎白入宫,被禁卫拦了下,踹走了禁卫,正在写方剂的朱橚也丢了笔,匆匆入了宫……
武英殿。
朱标站在桌案前,看着翻阅《马克思至宝全录》的朱元璋,眼神中满是急切。
朱元璋抓断了一根胡须又一根胡须,吸了一口冷气又一口冷气,一点也没了沉稳从容,处之泰然的帝王形象,所谓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也完全不顾了……
这书中的内容,实在匪夷、震惊!
“父皇,一干国公、群臣都到了。”
朱标目光扫向《马克思至宝全录》,提醒道。
朱元璋抬手:“让他们候着,朕先看一遍。”
万一这里面夹带了对老朱家不利的事,那可不能答应。
《马克思至宝全录》的字数并不算多,不到两万字,朱元璋粗略地看过一遍了,这一次是细看细察。
近一个时辰后,一干国公、尚书、院长等入殿。
朱元璋端坐着,威严的目光扫过众人,开口道:“顾正臣身负奇学,有超乎世人的广博见识,有非凡的智慧手段。他的本事,皆来自马克思。洪武十一年,顾正臣证实马克思至宝的存在,并在妹妹嫁入东宫时,将马克思至宝送入宫中……”
“从此,世人以为马克思至宝落入皇室之手。事实上,那不过是马克思至宝的一部分,也就是这《马克思至宝全录》中地理篇、矿产篇、农作物篇的部分……”
徐达、开济、唐大帆等人连连点头。
当年马克思至宝刚出来

